6月24日,我國新一代破冰科考船“極地”號在廣州南沙正式命名交付,并將于今年下半年開始承擔科考任務?!皹O地”號破冰調查船隸屬自然資源部北海局,是中國船舶廣船國際自主設計、建造的我國新一代破冰科考船。全長89.95米、型寬17.8米、設計航速15海里每小時,可以滿足無限航區(qū)航行需求,總噸位4600噸,續(xù)航力為14000海里,一次補給可以保障全船60人在海上生活80天。
滿足多層次需求 完善我國冰區(qū)科考體系
提到科考船,大家會想起比較熟悉的“雪龍”號、“雪龍2”號。那么,“極地”號又是一艘怎樣的科考船?為什么要設計它?它的能力又如何呢?
破冰能力是一艘極地科考船的基礎。當一艘極地科考船在海上航行時,它所遇到的冰層,按航區(qū)內海冰冰齡、厚度、強度的不同,大致可分為當年冰與多年冰。當年冰也就是當年冰齡,層冰厚度不超過1.2米,海冰強度相對較弱。多年冰為兩年及兩年以上冰齡,層冰厚度最大可達3米以上,海冰強度高。“極地”號破冰調查船為PC6級別,它的船艏可破0.8米到1米的當年冰。
中國船舶廣船國際副總工程師 “極地”號總設計師 蔡睿眸:在設計吃水、電力推進全功率的時候,本船在1米厚的當年冰中,破冰航速能夠達到2節(jié)。
航速2節(jié),也就是說在破冰航行的過程中,該船每小時可行進3.704公里。在破冰作業(yè)時,船艏受到集中載荷的作用,靠船體自身重量或高沖擊力劈開冰層,進行破冰。因此,破冰船體一般短而寬,頭部較大,看起來有些“呆萌”,“極地號”也不例外。
盡管“極地號”看起來規(guī)模不太大,但是總設計師蔡睿眸介紹,“極地號”采用的是“小而精、小而美、小而特”的船舶設計理念。同時,在設計和建造過程當中又充分借鑒了“雪龍”號、“雪龍2”號的經(jīng)驗,設計初衷是為了滿足更加多層次的科考任務需求。
中國船舶廣船國際副總工程師 “極地”號總設計師 蔡睿眸:本船成功交付,我國通過破冰需求的高、中、低搭配,自主構建了完整的可靠的科考平臺,標志著我國把整個冰區(qū)的科考體系,向著系列化、多樣化的方向又邁進了一大步。
能夠承擔大氣海冰等綜合調查觀測研究任務
“極地”號交付后,還將陸續(xù)搭載各類地球物理調查設備,能夠承擔大氣、海冰、水體、地球物理等環(huán)境的綜合調查觀測研究任務。那么,“極地”號內部長啥樣?
“極地”號破冰調查船是一艘性能優(yōu)越的科考船,船舶采用全回轉電力推進系統(tǒng),并配備一個槽道式側推和DP1動力定位系統(tǒng),這使得該船在航行、靠泊及開展科學調查時能夠更加靈活自如,在0至最大航速范圍可實現(xiàn)無級變速。同時,它也是一艘極其安靜的科學考察船,船舶配備減搖系統(tǒng),船上室內噪聲控制滿足1級標準要求,即最高噪聲不高于55分貝。
走進各個甲板層,記者看到,通用實驗室、低溫實驗室、數(shù)據(jù)處理中心等基礎設施均已建設完畢。同時,交付后,該船還將陸續(xù)搭載各類地球物理調查設備,能夠承擔大氣、海冰、水體、地球物理等環(huán)境的綜合調查觀測研究任務,高效率獲得水環(huán)境數(shù)據(jù)信息,為水域經(jīng)濟開發(fā)、環(huán)境保護提供數(shù)據(jù)支撐。
中國船舶廣船國際“極地”號項目經(jīng)理 江志堅:這艘船還將同時搭載無人機、無人船、水下自主機器人等先進設備。依托我國自主衛(wèi)星網(wǎng)絡系統(tǒng),具備空、天、海、冰、潛綜合一體化的科考能力,能夠同步完成大氣、海冰、水體、地球物理等多學科、交叉學科綜合科學考察任務,計劃將于2024年下半年開始承擔科考任務。
來源: 央視網(wǎng)